立秋后如何养生?饮食起居小妙招学起来
立秋后如何养生?饮食起居小妙招学起来
今年8月7日立秋,立秋将至暑热依旧,大家依然在过夏天,吹空调、吃冷饮等,即所谓秋行夏令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说,虽然气温不变,节气已然转换,早晚温差会逐渐加大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,皆以养收为原则。处在立秋节气,我们在养生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?
图片来源于网络
补肺防燥
立秋以后气候干燥,夜晚虽然凉爽,但白天气温仍较高,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,应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,如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南瓜、枇杷等。如有脾胃功能虚弱、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,可以多吃茯苓、芡实、山药、小米、白扁豆等。如出现口干舌燥等情况,可以多加用麦冬、石斛、太子参等。
防暑化湿
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,即使立秋,天气依然非常炎热,秋老虎仍有余威,所以仍需防暑养心、健脾化湿。平时可多吃丝瓜、莲藕、冬瓜、荷叶等,还可选用三豆饮(薏苡仁30克、绿豆30克、赤小豆30克)常服。
少辛多酸
根据《素问脏气法时论》:肺主秋,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泄之。可见酸能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建议立秋后尽量少吃生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,如番茄、乌梅、葡萄、菠萝等。
适度运动
秋高气爽之时,适宜各种运动锻炼,如登山,可以提高肺活量,体验爬山时山中温度的变化,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。但是如有骨关节炎的患者,则不适宜登山。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,需量力而行。一般来说,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运动量不宜过大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等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
早卧早起
进入秋季,在养生起居上,应做到早睡早起。因为立秋之后,夜间气温逐渐凉爽,不再是夏天那种闷热、潮湿的感觉,人体会相对容易入睡,睡前梳头、听舒缓音乐等,可提早入睡,睡眠质量也可相应提高。建议晚上十点以前入睡,早晨六点之前起床,年轻人很难做到的话,也建议尽量早点休息。
调节情志
立秋过后情绪调节也很重要。从中医角度来说,秋在五脏对应于肺,肺在志为悲。侯茜主治医师提醒,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,神志安宁,情绪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,也应主动自我调节,防止损伤肺气。
推荐三款中医药膳
香薷饮:香薷10克,白扁豆5克、厚朴5克一起煎水代茶饮,三物合用,可以解表散寒、健脾化湿,用于治疗空调病型胃肠炎、感冒等。
增液汤:玄参15克、麦冬12克、生地12克一起煎水代茶饮,能润一身之燥,适合阴虚体质患者,如糖尿病出现口干口渴、复发性口腔溃疡、习惯性便秘、慢性咽炎等情况服用,在秋季可常饮用。
银耳百合羹:银耳、百合性味平和,二者一起煮羹饮用,可以补气养阴、润肺止咳、宁心安神,适合容易上火、虚不受补的朋友,可在秋季经常服用。
TAG标签:
膨体隆鼻术后护理10大原则喘息样支气管炎引发什么疾病
外阴硬化性苔藓如何预防
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什么